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食物观到大食物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藏粮于技”正成为现实。为展现广袤大地农业现代化奔涌的新气象、新探索,更好地促进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央广网特别推出“强国看农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研基地,带您一起领略大美中国的农业新“丰”景。
金秋十月,新疆棉花陆续进入大规模采收期。眼下,在新疆乌苏市的棉田里,随处可见大型采棉机在田间采收的场景。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这里生长的棉花被称为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而著称于世。截至2022年,新疆棉花的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
国产采棉机正在棉田中采收 (央广网见习记者 郭璁悦 摄)
据统计,目前新疆棉花综合机械化采收率超过80%。通过高标准农田推广、“5G+北斗导航”等技术赋能,新疆棉花从种植到收获可实现全程自动化作业。新疆棉花将科技赋能与品质提升相结合,助力棉花产业更加繁荣。
“我们54台四行箱式采棉机将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按照国外的种植模式来算,该采棉机每小时可以采收25亩到40亩棉花,总出口金额超8000万元,也是国产采棉机出口的最大规模、最大单笔交易额。”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讲师摆瑾焱说。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大学等20余所科研院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西部粮棉轮作技术、棉花布局与低碳生产技术等创新团队人才优势,全力打造“丝路农科新区 绿色产业硅谷”,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作仁说:“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棉花的基因编辑,赋予棉花抗黄萎病的特性,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年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一个抗黄萎病种质新材料的创制。”
在位于新疆昌吉市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棉花种子进行培育试验。该企业不断优化种质资源和良种选育,通过农业提质增效来增加产出,发展现代农业。
科研人员正在对棉花种进行培育试验 (央广网发 巨海成 摄)
据介绍,该企业培育与经营的棉花品种24个,其中北疆早熟棉品种10个,南疆早中熟棉品种8个,长绒棉品种6个,这些品种基本涵盖了新疆南北疆主要植棉区。九圣禾棉花研究院总经理姜辉说:“我们部分棉花品种在丰产性、抗逆稳定性、品质优异性上,实现了高产、优质和适采性有效聚合,攻克了机采棉主栽品种匮乏的重大生产难题。”
良种配良法,增收有保障。走进玛纳斯国家数字种植创新应用基地(棉花),田间气象站、虫情监测站、墒情站及视频监控一应俱全。新疆慧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运用智能农机作业、智慧灌溉、水肥一体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装备,为3万亩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场的棉花种植提供辅助决策。
无人机在对棉田进行农药喷洒 (央广网见习记者 丁安 摄)
“2023年,玛纳斯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数字化技术提升。现在,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农户通过APP远程操控即可完成施肥作业,方便快捷,省去了繁杂工作。”慧尔智联玛纳斯县分公司负责人张辉说。
近年来,新疆在发展壮大棉花产业的同时,持续推动农业强区建设,提供了一些可复制、可操作的现代农业发展方案,形成了“能操作、能增收”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源源动力。
如今,新疆棉花已成为全球业界公认的高品质天然纤维原料,在世界棉花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新疆还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番茄产区,全国第二大种子生产基地,世界三大黄金葡萄酒产区之一。哈密瓜、葡萄、冰糖心苹果等水果,也闻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