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盛昌农产品
访问量:19756605

“种一季”变“收两季” 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增效益

   2025-03-03 邯郸新闻网2180
导读

3月1日,黄粱梦镇中级农艺师安文龙(中)在薛庄村的高标准农田上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灌溉。 新华社记者 董笑坤 摄近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薛庄村的村民们开始在农田中忙碌。与往年不同,今年农户在对小麦进行

3月1日,黄粱梦镇中级农艺师安文龙(中)在薛庄村的高标准农田上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灌溉。 新华社记者 董笑坤 摄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薛庄村的村民们开始在农田中忙碌。与往年不同,今年农户在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

3月1日,薛庄村村民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农田灌溉。

薛庄村地处太行山丘陵地带。与周边平原地区的农户每年夏季收小麦,秋季收玉米相比,这里之前由于灌溉条件不足,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玉米,而且还是“望天收”,平均亩产仅300公斤,土地在剩余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不仅产量低,由于道路不畅、农田有坡度,很难进行大规模机械作业,种植和收割主要依靠人工,农业劳动强度大。”薛庄村两委班子成员薛俊科说。

可喜的变化源于我国不断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北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设、田间道路修建等措施,使不少次田变良田、劣地变沃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黄粱梦镇种粮大户霍辉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零散坡地成方连片,现在从种一季变成了收两季,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种,预计粮食亩总产量最少翻倍。

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农业种植合作社千亩标准化示范田,春耕春管也在开展。

白沙村春耕春管现场。新华社发

白沙村以前土地贫瘠、灌溉困难,村民种植小麦产量低,收入有时都难以覆盖成本。不少村民长期以来只种植玉米,亩产仅为周边地区产量的六成。

在政策支持下,白沙村将原有丘陵旱地改造成配备滴灌、喷灌技术的高标准农田,并打通输水管道、规划田间道路。现在的白沙村,田成方、渠相通,大型机械“敞开跑”。白沙村农村工作党支部书记赵治国说,村里2600亩耕地原来需要500人种植,现在只要50人,亩产和周边平原地区差不多,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建成后的管理同样重要。河北部分地区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将管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跟踪监测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运行情况, 组织开展专项维护。

考虑到不少村民第一次种植冬小麦,丛台区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进行指导,随时为农户答疑解惑。

“目前土壤墒情有待提升,我们正在组织农户浇水,叮嘱农户浇水后再除草、用药。”黄粱梦镇中级农艺师安文龙说,今年,专业技术人员将参与指导种植全过程,为“收两季”保驾护航。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cncp.com/news/show.php?itemid=53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
 

服务热线:

1111

周一至周五
09:00 - 17:30

平台服务

增值服务

帐户服务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5G盛昌农产品  粤ICP备2023114854号-6  公网安备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