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盛昌农产品
访问量:17129819

甘肃庆阳:强化科技支撑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20 掌中庆阳2190
导读

今年以来,庆阳市农科院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着力加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进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夏播复种模式、食用菌栽培、舍饲肉羊新品种选育、早胜牛保种利用等方向的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为推动全市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庆阳市农科院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着力加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进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夏播复种模式、食用菌栽培、舍饲肉羊新品种选育、早胜牛保种利用等方向的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为推动全市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庆阳市农科院坚持把科研项目作为推进农业科研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年组织科研项目专题推进会议5场次,撰写论证项目报告32项,争取立项14项,下达项目资金179万。《食用菌菌糠营养价值分析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等5个项目获庆阳市科技局支持,《抗旱高产苜蓿新品种设计与培育》等项目与中国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合作实施,26名“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获省科技厅支持。审定通过玉米新品种2个,制定地方标准2项,完成农业科技成果登记7项,授权专利权1项,总结集成栽培技术、养殖技术5项。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庆阳市农科院聚焦种业创新和产业发展,联合甘肃京穗推动冬小麦、大豆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联合庆阳广丰种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庆科玉1号列入甘肃省2024年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依托甘肃庆环制种有限公司,参与国家崖州湾实验室、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中环肉羊”新品种选育。依托宁县蕃源牧业组建早胜牛核心群,开展早胜牛提纯复壮,指导陇源同舟合作社繁育酸枣优良种苗。聚焦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试验总结出夏播复种高产集成技术,解决了生产中复种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等技术问题。聚焦瓜菜特色产业,试验总结出设施连作土壤消毒改良、早春甜瓜嫁接育苗技术在宁县建柱专业合作社示范应用。

以科研基地为中试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依托庆阳市农科院温泉科研基地、和盛科研基地,试验示范冬小麦、玉米、大豆、瓜菜、苹果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200多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夏复种马铃薯栽培、设施瓜菜高效栽培、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等技术10余项。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温泉科研基地开展黑木耳品种引进、扩繁、比较及栽培试验,填补食用菌科研工作空白,锻炼培养食用菌科技人才,全年累计承担冬小麦、夏播复种马铃薯、玉米、瓜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30多场次以上群众1000人(次)以上。

以服务产业为落脚点,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组成肉牛、肉羊、粮油作物、苹果、食用菌、特色瓜菜、中药材科技服务团队,抢抓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下沉生产一线,认真开展抓点示范和“三区”科技服务。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研发应用绵羊多胎基因现场检测技术,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指导宁县蕃源牧业对饲养牛进行分群管理,开展消毒灭源及疫病防控,提升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帮助环县环城镇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果园授粉树搭配、品种选择不合理问题,提供老果园改造技术指导。在合水县王子菌业有限公司引进羊肚菌品种六株,开展子午岭野生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指导华池恒烽中药材建成以甘草、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200亩,在镇原县屯字镇四殿村、宁县南义乡焦台村,环县木钵镇刘家塬村指导建设示范点300亩,示范白瓜子优良品种、标准化栽培。科技团队累计培训农民4600多人(次),田间技术指导1000多人(次),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下一步,庆阳市农科院将围绕全市“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导科技人员继续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培养本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全市“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cncp.com/news/show.php?itemid=50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
 

服务热线:

1111

周一至周五
09:00 - 17:30

平台服务

增值服务

帐户服务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5G盛昌农产品  粤ICP备2023114854号-6  公网安备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