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作为粮食大县的泸县,运用科技创新将龙城儿女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泸县为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产,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泸县利用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将无人农机、智能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现代农业科技手段融合,管理者只需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端操作,即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
这种搭建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计算、融合新兴科技手段而形成的“智慧农业共同体”,开启了泸县农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新篇章。
在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陈田核心区,来自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的两名飞手正在田埂上操作无人机进行农肥喷洒。无人机满载肥料,带着轰鸣声飞向绿色稻田,将雾状的农肥均匀有序地喷洒在水稻上。
眼下,正值泸县水稻灌浆的关键时期,无人机除了喷洒农药对病虫害实施预防外,还要对农作物进行追肥,保障水稻籽粒高质量进入腊熟期,助力秋季水稻产量提升。
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世超说:“我们专合社在陈田这边大概有500亩农田,主要种植水稻。无人机喷洒肥料既方便、又省时,一大块田地只需要1-2人就可以完成,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除了无人机技术的运用,陈田核心区还安装了四情监测系统(气象监测仪、土壤监测仪、虫情测报灯、摄像头),对气象、墒情、虫情、苗情进行及时监测和汇总,做到及时提前计划、科学预防、精准治理。
在水稻灌浆期会遇到穗颈瘟、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通过四情监测系统,可及时掌握田间植物生长情况,将数据实时地汇总传输到智慧农业云平台。
“我们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能看到实时画面和数据分析结果,这些信息能为农学专家指导水稻下一步培育提供决策参考,也能为具体农作人员干活儿提供精准方向。”泸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开放合作股负责人曾圆圆介绍。
智慧农业云平台集各园区信息、专家信息、种植信息、气象信息、设备概览、农机设备、农机信息、作业轨迹等信息于一体。
该云平台通过互联网链接四情监测系统、智能灌溉控制网关、农业控制主机等,运用大数据中心计算,让管理员及时掌握关键信息。
管理员可通过登录手机客户端,远程操作相关选项,处理田间农作物生长需求。
近日,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谭坝核心区打造的千亩无人农场内,成片的高粱即将进入成熟期,而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挂满青绿色籽粒的高粱也忍不住“垂头丧气”。
为了缓解炎热对高粱的“烤问”,泸县现代农业园区七川农业技术人员熟练地打开手机上“智慧农业”客户端,精准地选择需要灌溉的区域。待智能灌溉系统开启后,水泵自动将濑溪河水抽起,进入园区管道。1分钟后,高粱地里的自动喷枪开始工作。
“智能灌溉系统包括68个高压喷射系统(喷枪),运行时,喷枪会360度匀速旋转喷水。喷出的水雾薄而均匀,既缓解高粱的‘饥渴’,又保护高粱不受水压冲刷,在精准控制时长的同时,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一举三得。”曾圆圆说,“这么大的面积,我们只需1个人操作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整田的灌溉工作。”
除了智能灌溉系统,谭坝核心区还拥有智能无人农机设备保障农业生产。在智慧农机停放处,无人喷杆喷雾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驾驶拖拉机4台设备整齐排列着。
“今年小麦收割,靠的就是我们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可实现一天完成收割工作。”曾圆圆介绍,以前插秧和播种至少需要50人,现在只需要2人进行智能化远程操作。无人农机设备的使用为企业降本增效,也提升了粮食产能。
在5G通信技术和高精度北斗导航加持下,管理员在手机客户端设置好无人农机设备工作路线,4台机器就能在不同时间和阶段相互配合,实现对农作物的覆盖整地、起垄、移栽、植保、收割、装载等功能。再搭配上整田的智能灌溉系统的浇水功能,谭坝核心区无人农场可实现农业耕种防收全过程闭环。
在智慧农业园区打造过程中,泸县还走出“碳汇循环”的农业实践道路,通过创新探索“中稻+再生稻”、稻虾综合种养等多种模式,积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其中,“中稻+再生稻”有效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稻田平均亩产超吨;稻(渔)虾综合种养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生态农业系统。
据了解,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市首个探索建设无人农场的农业园区,也是全市第一个、今年全省唯二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的园区。科技与生态的高度融合赋予泸县农业未来更多可能。
泸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明江充满信心地说:“从传统农业到机械化农业再到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泸县农业增产、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未来,我们将改进、引进更适应浅丘地区大田作物生产的设施设备,推动泸县农业高质量发展。”(郭松平)